一、主体资格方面
1)企业性质误判。部分企业不清楚外资限制,若存在外资成分,哪怕比例较小,也不符合申请要求。例如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创业企业在引入外资投资后,未考虑到对申请ICP许可证的影响,盲目提交申请。2)经营范围界定模糊。企业营业执照上未准确涵盖“增值电信业务”或“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表述,且未及时变更经营范围就申请。像一些从事电商周边服务的企业,以为自身业务与互联网相关就可直接申请,忽略经营范围的精准性。
二、网站建设方面
1)内容违规。网站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如侵权内容、虚假广告等。比如某些小型资讯网站为吸引流量,随意转载未经授权的文章,或者发布夸大功效的商业广告。2)隐私政策缺失。未制定完善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未明确告知用户数据收集、使用和存储方式。例如一些社交类网站在开发初期,只注重功能搭建,忽视了对用户隐私的保障措施,导致申请时不符合要求。
三、材料准备方面
1)营业执照问题。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彩色扫描件不清晰,或者企业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关键信息有涂改未盖章说明。如有的企业在营业执照年检后,相关信息有变更,却未按规定处理扫描件。2)域名证书错误。域名注册所有者与申请企业名称不一致,或者域名未完成实名认证。一些企业因域名注册时操作失误,使用了个人名义注册,或者在域名注册商处未走完实名认证流程就提交申请材料。3)人员材料不符。提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不真实或不符合要求,或者人员与企业的劳务关系证明不清晰。比如个别企业为凑齐人员材料,伪造学历证书或临时拼凑人员关系证明。
四、申请流程方面
1)网上申报失误。在当地通信管理局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平台填写信息错误或遗漏,如企业注册地址、网站域名填写错误,业务描述不清晰等。例如有的企业在填写业务范围时,使用过于笼统的词汇,未按照规定详细阐述。2)纸质材料装订与提交。纸质材料未按要求装订成册,份数不足或顺序混乱。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提交至指定的受理窗口。像一些企业因对提交要求不重视,随意装订材料,导致通信管理局审核时无法正常查阅,或者错过提交时间,延误申请进度。